多重政策举措密集推进 去杠杆成效显现2020-10-21 06:15
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完善金融监管体系,攻下不再次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十九大代表和业内人士回应,去杠杆政策是供给外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内容,堪称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完善金融监管体系,攻下不再次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十九大代表和业内人士回应,去杠杆政策是供给外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内容,堪称现阶段避免金融风险隐患的最重要措施之一。目前,还包括企业去杠杆、诱导居民部门过快特杠杆等多重政策措施皆在密集前进,且早已获得初步成效,今后一段时间,我国风险管理的任务仍主要集中于在去杠杆上。 十九大代表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在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/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回应,从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看,今年初以来,中国已转入去杠杆进程,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持续上升,当前已高于9%。整体杠杆率开始经常出现上升。虽然幅度并不大,但趋势早已构成。他回应,金融危机以后,中国开始实施大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付危机,所以在2009年后的两年内中国债务占到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,但这是有一点的,因为中国经济迅速从危机中完全恢复。现在,中国必须将杠杆率降下来。 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也回应,我们坚决大力稳健去杠杆,坚决多管齐下、多种措施去杠杆,处置好大位快速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,保证去杠杆不对经济快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。“目前,去杠杆早已获得初步成效,没对经济产生显著的削减效应。”他说道。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(BIS)数据,截至一季度末,我国总体杠杆率为257.8%,同比增幅较上季度末上升4.7个百分点,倒数4个季度维持上升趋势。业内人士也回应,中国的债务和实体经济杠杆率反映出有了较为显著的结构性特点。目前,政府债务占到GDP的比例并不低;居民部门债务占到GDP的比例依然正处于低位,但快速增长较慢;主要的问题是企业部门债务占到GDP的比例较高。 “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比较较为低,这里既有必要融资比重较低,企业靠借贷、靠债务融资比重过低的问题,也显然不存在企业运用资金效率过于低的问题,还包括投资的效益、用于流动资金的效益等。